商学院赵雪梅副教授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简介

发布者:澳门37000Cm威尼斯发布时间:2013-06-04浏览次数:2504

 

课题名称:“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创新及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协调发展视角”。于20134月获准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农村金融体系不发达,导致了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由此造成了农村和农民生产经营所需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三农的发展。因此,2006年我国开始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另外,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和内蒙古五省(区)开始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并于2008年联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历程,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关注。

小额贷款公司产生过程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其实质上就是政府、国家金融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三角博弈”的均衡。央行更多希望它能规范和引导地下金融走向阳光地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地方政府更多地希望它能忠实地服务于当地的“三农”,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而作为发起人的经营者们则希望经过身份的认可得到丰厚的经营利润,甚至最终进入正规的金融领域。结果是三方的目标在博弈过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妥协,各方利益也都得到了照顾。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有其特殊背景和目的,其运行也有着不同于一般公司和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独特机制。因此,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机制创新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外,小额贷款公司是多目标驱动下的一个结果,如何将小额信贷服务“三农”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是小额贷款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个基础问题。

那么,商业化运作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效果如何?小额信贷的商业化是否导致过分重视对利润的追逐,忽视了扶贫和其它目标?小额贷款公司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能否协调?影响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怎样的机制才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有效触及特定人群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财务可持续?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因此从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协调发展视角研究小额贷款公司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第一、通过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无差异分析曲线,阐释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

第二、构建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社会绩效、财务绩效的关系。

第三、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协调性的实证检验。

第四、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多维度提出小额贷款公司机制创新的现实策略。

第五、小额贷款公司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六、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甘肃和温州的样本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绩效进行评估。

三、前期研究基础

主持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会计发展变革及创新研究》(2007)、《网络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研究》(2009)、《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研究》(2010年)及《基于民间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2012)等课题7项。